Hello,大家好巨牛盈,我是豆芽妈妈。
周末带妞妞去售楼部玩,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带着弟弟也过来了,估计她的妈妈在家忙,没有跟随一起。
只见弟弟和姐姐寸步不离,两个孩子也规规矩矩、不跑不闹,好生让人羡慕。
其实,这个小姐姐也就比弟弟大三岁,据说当年弟弟刚出生的时候,她去医院看望,小小的她就紧张兮兮的守着弟弟,生怕别人会把她的弟弟抱走。
今年弟弟刚上幼儿园,头几天因为分离焦虑不适应,妈妈就让他跟着姐姐去大班上课,除了不写字,其他一样听课玩耍,现在天天上学也可期待。
众所周知,有了大宝后,家庭结构、环境和成员心境都会发生变化,其中对女性的影响最大。
有宝妈说,刚生完大宝没多久,那时候谁说要二胎,她就会和谁急,认定就要这一个不要了。
但是往往隔了一段时间后,好了伤疤忘了疼,等到精力慢慢恢复,看到别的家庭兄弟和睦,不免又动了生二胎的念头。
展开剩余85%尤其现在,国家提倡二三胎政策,究竟两个孩子相差几岁最合适,家庭成员满意度、幸福感最强,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。
一、这个“二胎年龄差”最具优势
身边很多二胎的宝妈普遍认为,2娃之间相差3—6岁最幸福。其实,这不仅仅是主观感受,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。
首先,兄弟姐妹间更亲
朋友家大宝3岁的时候,小宝刚出生,妈妈担心一系列的事情没有发生,两个孩子都充分享受着妈妈的关爱,互不争宠。
美国儿科学会研究显示,年龄差 3-6岁的孩子,竞争行为显著低于 1-2岁差的兄弟姐妹。
这是因为大宝已经度过了2-3岁间的第一个叛逆期,他的情绪更稳定,能理解“分享”和“照顾弟弟妹妹”。
而且,孩子在镜像神经元作用下,喜欢模仿妈妈照顾弟弟或妹妹,帮助妈妈拿尿布、哄娃,承担起哥哥姐姐的责任,小小的人很有使命感。
随着孩子长大,两个孩子差6岁以内,也能玩到一起,一般小孩子都喜欢追着大孩子玩,小宝就像是大宝的跟屁虫、小跟班,永远都是哥哥姐姐的忠实拥护者。
其次,父母育儿负担减轻
孩子过了3岁、到了4、5岁巨牛盈,已经会生活自理,自己吃饭穿衣。
随着大宝去上幼儿园,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、身边有小同学,周内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,减少了妈妈育儿的压力,也不会觉得妈妈被抢走,妈妈有更多的精力可以照顾小宝。
见到那种大宝不到一岁,就追生二胎的,妈妈就像个“战斗圣士”,一拖二的日子真不好过,大宝正是需要关爱的时候,妈妈却分身乏术、身心俱疲。
尤其是二宝出生后,大的哭、小的闹,一些两娃差1—2岁的妈妈,因无法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,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,身心都受到暴击。
而大宝隔了几年后,等宝妈精力慢慢恢复再要二胎,大宝独立、妈妈更轻松,大宝因为理解“小宝宝需要更多照顾”,不会争宠。
再次,家庭资源分配更合理
现在不是人们生不起,而是养不起,养育一个孩子到成人,普通城市都要百八十万,这不算精养。
如果两个孩子相差太近,对家庭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。
同事说朋友家两个孩子相差1岁半,兄弟两基本上是同时上幼儿园,一年学费小2万,兴趣班啥的都不敢想、不敢报。
美国农业部统计,两个孩子年龄差 <2岁,家庭年均育儿支出比 3-5岁差高出 18%,因同时需要尿布、奶粉等。
而3-6岁差的孩子不会同时进入大学或高学费阶段,比如说大的上幼儿园需要交学费,小的还没上学;
等大的上小学、初中,可以义务教育节省一笔费用,正好可以给小的交幼儿园费用,节省下来的钱也可以酌情给孩子报个兴趣班,培养个爱好,也不是很吃力,家庭经济更可控。
二、其他年龄差的利弊
① 间隔太紧密的,相差1—2岁
二胎追生太过紧密的,虽说“一只羊是放,一群羊也是放”,两个人可以一起长大、一起作伴,但是实际上对妈妈的身体恢复、孩子的心理发展、家庭的经济和精力分配都会带来较大挑战。
朋友大宝10个月,她又怀了二胎,幸好她年轻,于是冒了一次险,但是对自己和家人都是极大的调整。
两个孩子,一个1岁+,一个新生儿,都需要妈妈的关照;一个刚会走,一个还要抱着,即便有婆婆帮忙,她也是累到坐着喂奶都能睡着。
尤其是两个娃一起生病,彻夜得不到好的休息,她暴瘦到90多斤,一米七的个,整个人看着十分憔悴。
两个孩子离得近,你以为会相亲相爱吗?
nonono,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还都处于“自我中心期”(0-3岁),无法理解“分享”,大宝经常会抢小宝的玩具,而且下手没轻没重,几次都把妹妹打得鼻青脸肿,而他也被妈妈气的打了一顿。
因为争宠,大宝还可以出现行为退化,故意打架、哭闹、尿裤子引起妈妈的关注。
就有研究显示,年龄差 <2岁的兄弟姐妹,3岁前争吵频率是 3-5岁差的 2倍。
而且,两个孩子早期的教育资源也会受到争夺,因为妈妈的精力很难关注到两个孩子的需求,分身乏术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,从而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。
② 间隔太长的,相差10岁以上
过来人建议,二胎间隔太长的,也不是最优选择,千万不要等到老大10岁+才生二胎,以为大宝已经懂事、能自理,会照顾好弟弟妹妹,那只是美好的想象而已。
因年龄相差过大,兄弟姐妹间关系疏远,难以建立亲密感。
两个孩子一个处于青春期,一个处于婴儿期间,生活阶段完全不同,共同兴趣少,大宝也会把二宝视为“父母的新孩子”而非“自己的弟弟妹妹”。
很多人直言,孩子相差6岁以上,就像养了两代独生子女,因为大的根本就懒得跟小的玩。
而且10岁+的孩子已习惯独生子女身份多年,突然的“分爱”容易引发失落感,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,进而还会怨恨二宝。
2020年《青少年健康杂志》调查显示:年龄差≥10岁的二胎家庭中,65%的大宝曾因“父母更关注小宝”而情绪低落。
三、写在后面
其实,家庭准备比年龄差更重要,比起两娃相差几岁最幸福,最关键的还是父母是否做好了要二胎的准备:
妈妈的身心是否恢复健康,家庭的支持系统如何,经济是否允许、妈妈的职业规划是否受阻,大宝是否做好了心理建设,两个孩子之间如何做到公平的关注分配……
虽然最理想、最幸福的二胎间隔是3—6岁,但是实际上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,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灵活调整;
尤其是二胎后,大人要善待大宝,让她行驶“大宝特权”,给足安全感,而不是要求他一夜成为懂事听话的人,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。
你们说,是吗?
#家庭教育#巨牛盈
发布于:河南省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